close

關於小朋友的教養

我看了很多的書

我並不是說我的方法一定都對

但至少我是很願意參考很多成功父母的經驗

教育與幼兒的理論

就現在回頭去上研究所

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小孩的教養

想要去吸取更多的知識

去帶我們家的小孩

 

根據孩子發展的理論

很多事情是不可逆的

就是當那個發展的時間過了

你就要花更多的力氣去補救

重點是 還不一定補救的回來

我會非常在乎抓緊對的時間教孩子對的事情

擔心萬一時間一過

可能要花更多時間補救

而所謂的發展 不是只有智能

在我們家孩子身上

這個階段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道德與規範的發展

但在這階段孩子認知的發展上

卻還又不到用講的就可以類推了解的階段

所以得用所謂”行為學派”的概念

對孩子的“規定”和”一致性”是幫助他們養成他們的道德與價值觀很重要的方式

所以 我非常要求自己不要失信於孩子

也因此 我不輕易承諾孩子

因為只要我說了我就一定會做到

也從不給孩子模寧兩可的規定

因為他們還學不會因地/時制宜

這是我帶這幾個孩子很基本的原則

舉例來說

為什麼我一直強調不要拿廚房用具給他們當玩具

雖然這是方便了大人(一個很好的安撫工具)

但是對孩子而言

他從我們身上只學到了”鍋子”是玩具

萬一有一天鍋子裡有裝東西時

孩子並沒有能力去區辨在此時這個鍋子是不能碰的

就很容易發生危險

因此對於這階段的小孩

“鍋子不能玩”就是規定

而得所有的狀況(即使那時鍋子是安全的)都一體適用

這就是一致性

 

家裡的孩子們只聽我的話

並不是因為怕我

因為如果懼怕一個人

孩子是不會跟他主動親近的

而每次孩子到我身邊

都會主動熱切地跟我分享他上課和生活的東西

這表示孩子是知道他的分享我是會在乎的

所以他願意跟我分享他的一切

但為什麼只聽我的話

是孩子會希望博得我的讚許

因為我的讚許對他而言是有”重量”的

不是”輕易”獲得的

隨口安撫他的

所以對孩子而言有”爭取”的價值

 

我常會看到

有些父母給孩子一些模寧兩可的期待

甚至用騙的

所以孩子會一次次的失望

而他還不會說出來他的失望

就會用哭鬧的

這也是孩子的本能

我並不覺得孩子有錯

但父母卻又在孩子用哭鬧的時候

不是努力讓他學會為什麼無法達到他的期待

(這是要花比較多的時間與耐心的)

而卻又是在他哭鬧的當下想辦法去滿足他的需求

(這只有解決了大人的問題:他不哭鬧)

所以這個孩子當然學到了用哭鬧去取得他想要的東西

 

 

許多雙薪父母對孩子的心態要調整

父母工作都忙

所以對待小孩都會有種虧欠與補償的心態

但是有更多工作更忙的父母

他們仍舊可以把小孩教得很好

因為他們都體認到教小孩”質”比”量”還要重要

如果每天下班之後至少還有一到兩個小時和孩子互動

每周也會有一天(半天也行)

所以其實這樣的”量”已經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

因此

”質”才是問題的答案

這種忙碌的父母

就是得在最短的時間內要把父母的概念與想法灌輸給小孩

而不是一味的寵溺

小孩子並不傻

孩子是否貼心

(除非像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對於他人的感受有接收的障礙外)

都可以靠日常的教導去培養出來的

我們一直會灌輸孩子:

“爸爸媽媽也不是所有的需求都必須滿足

所以小孩必須要配合

雖然你會失望

但是還是必須學著要接受

不然很難推動家裡的運作”

而不是在有空閒的時候

只顧著補償孩子

其實我會覺得這都只是在消除大人自己的罪惡感

而不見得真的是孩子真正的需求

我並不認為這樣的孩子欠缺爸媽的陪伴

而是他們應該得到更有質感的照顧

 

今天帶兩個孩子去石門水庫

因為他們最近在他們的雜誌上看到了發電廠和水庫

這個時期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讓孩子實際體驗

但這個地點絕對不是孩子自己要求的

而是我們父母要去安排的

不然他們怎麼會知道石門水庫這個地方

也怎麼可能知道石門水庫有發電廠

所以是父母親要去提供給他這樣的學習的機會

石門水庫他們之前也去過

但是今天

我就可以感受到他們可以把書中看到的東西印證出來

他們所得到的成就感與快樂

 

當孩子已經開始在念書

我會建議每天都一定會看孩子學校學了甚麼

當學校有提到甚麼

那就盡量帶他去看實際的東西

而不是每個周日都是嘻嘻哈哈玩過一天

對我們這種職業父母而言

我覺得那是很浪費假日這種可以好好教育小孩的機會

 

所以父母都要先放下

“孩子很可憐,爸媽沒辦法好好陪你”

這種自責的論點

因為這是雙薪家庭不得不的狀況

大人和小孩都得要認知且接受

因為這是爸爸媽媽的工作型態

所以要思考的應該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創造更多與孩子互動的質感

即使這個星期天只有三個小時可以給小朋友

那就好好規劃那三個小時

就算只是在家裡和他們下棋或做勞作也好

這都是很有意義的

如果一味只是滿足孩子的需求

沒有系統的規畫要給他們的東西

這樣可憐的是孩子

因為他們的認知世界裡好玩的東西並不多

所以他當然只愛去遊樂園

如果可以 盡量帶他們嘗試更多的東西

才會有更多的可能性與適應性

 

對孩子最好的

不見得是一味的接納順從

而是怎麼教才能讓孩子更適應這個社會

讓他們更有競爭力

競爭力不是功課好

而是怎麼”獨立”生存在這個社會中

懂得解決問題 面對挫折

這才是我教孩子的重點

所以出手幫忙一向不是我的方式

有時放手 讓他們挫折

然後如何度過這種挫折的感覺

才是我要他們學的功課

因為父母無法跟孩子一輩子

學會怎麼生存 才是最大的競爭力

 

做爸媽要動腦筋

孩子學到甚麼 端看我們給了他們甚麼

學到甚麼知識 那是末節

學到怎麼學習

學到怎麼生存   才是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