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做父母的大概都知道對於孩子好的表現要給予獎勵

有的大人會用禮物來獎賞孩子

最近我都用"星星"獎賞

 

這個方法的靈感可是來自angry birds呢!

話說安安上的安親課老師會用打星星來告訴父母今天的表現

一天,安安拿著老師打著四顆星的作業問我這是甚麼意思

我靈機一動,告訴他:"angry birds最棒就是拿到三顆星

你居然拿到四顆星耶!你真是太棒了!"

從那天起,安安和弟弟就開始蒐集"星星"

一開始還限定每天最多就是五顆星

但有一天我爸問我:最多可以幾顆星啊?

我突然覺得:為什麼要限定上限呢?

好的表現不是應該越多越好嗎?

於是,從那天起,星星開始沒有上限

只要做了"好事" 就可以得到顆數不等的星星

但是只要不乖,當天的星星就會被扣除

常見的好事包括:自己起床、自己收玩具、認真的寫功課、

送水果給大人、幫媽媽做家事等

 

星星的獎勵有很多好處

為了追求星星

他們會開始管理自己的行為

強化他們的榮譽感

而且在給予星星的過程

還可以訓練加減法

每天晚上睡前

兩個小朋友就會開始比較今天得到的星星

(通常兩個的星星數會一樣,所以比較不乖的在睡前會找很多"好事"來做)

有時給到我自己都忘記了  他們都還會記得哪幾顆星星事做了甚麼事得來的

 

有人可能看到這就會問

那得了很多星星可以怎麼樣?

答案是:就表示你很棒!

透過這次經驗我發現

至少在幼稚園階段

孩子要的只是"獎勵"

而"獎勵=實質的禮物"

這是大人給的觀念

星星的獎勵  並沒有任何實體的東西

只是另一種口頭的稱讚

但就可以讓孩子很努力的去追求

而這樣虛擬的獎勵我覺得比實質的東西更重要

因為給實質的禮物除了傷荷包外

會讓做好事演變成是"為了某個想要的東西而做"

間接會強化小孩子對物慾的追求

因為想要的禮物會越來越好

而虛擬的獎勵,其實是培養了他們的榮譽心

就像幼稚園常用的貼紙  我覺得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是星星  更省錢

 

不過  這方法好像也不是每個孩子都適用

 有一次大哥的孩子來

三個孩子收了玩具

我給了每個小孩兩顆"星星"

我們家兩個快樂的"領受"

而大哥的小孩卻問我:星星呢?

害我熊熊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因為兩個孩子從來沒問過這個問題

所以  當孩子一直都接受實質的鼓勵

當只有精神上肯定時 

他會不滿足只有精神上的獎勵

 

所以  我是不會太早把星星的獎勵化成實質的禮物

(譬如十顆星星換一個貼紙之類的)

但等到有一天

他們大了  自然會知道這些星星是媽媽創出來的

但是我希望在這之前 

他們能學好管理自己的行為

做好事  是可以得到好的稱讚

而不是想要換取一個禮物

而去做好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